龙南故事 · 第36期
上仁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龙南镇龙陂村境内,处龙南城区东北方向,近105国道,连接金塘工业园,由老屋下、金塘、上屋三座围屋构成,成“三”字形排开。由下而上为老屋下、金塘、上屋,堪称“上仁”,均为凌姓。
金塘古称 “经堂”,建于老屋下围之后,上屋围之前。明朝年间,老屋下围屋出了个闻名乡里的道士凌老二。“不怕天,不怕地,就怕上仁凌老二”。这句话就是从凌老二的故事里传出来的。相传凌老二是上仁开基祖凌必升的第十八代后裔,住在上仁老屋下。凌老二从小在茅山学道,出师后返回龙南,因为他经常要念经做法术,故在老屋下围背的一块平地独自设坛建道场,并将此道场称为“经堂”。后来,凌老二去世后,老屋下的凌姓后裔将“经堂”房屋扩展,改为围屋。
龙南凌氏祠堂名均为“河涧堂”。龙南凌姓开基祖是全国凌氏三十三世凌必升。
© 上屋围 | 围美龙南
据传,凌必升生于北宋,原任湖广武昌府总镇节度使,官三品,又称江夏总戎,当时是岳飞的部下,被派到虔南(赣州南部)龙南一带,致力于平定叛乱。叛乱平定后,赣南南埜一带渐于安定,部队就地驻扎。为减轻朝廷军费负担,朝廷命凌必升带兵垦田种植。
因为凌必升打仗垦田均有功,后被朝廷敕封为“屯田万户大将军”。此时,凌必升甚喜虔南一带(今龙南、全南、定南)山水秀丽,土地肥沃,适宜居家,遂不愿离开,经请示同意,决定在龙南(桃川镇)金钩安家,“遂官籍兹土,建家龙南”。凌必升开始时居住在龙南城区的西山观。1143年,凌必升捐出土地千余平方,建立龙南市首家道教场地“西山观”。后“西山观”被命名为“西山观月”或“西山晚月”,成为龙南八景之一。
凌必升生有一子,名为凌淑杰,被爵封都尉。他继承父辈遗业,职守在金钩五屯,三代之后,子孙蕃衍,凌必升后裔先后分居于江西、安徽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浙江、福建、四川、云南等及海外。
三十九世祖凌吉,生于龙南,1374年考取进士,后提升为明朝刑部的司法官员,任郎中(正五品),先后任职于南京、馀杭、汀州等地。凌吉任职时,判案很讲公正,尊重人命,据实办事,深受时人好评。
凌吉在年老游龙南玉石岩时,曾题诗一首:“历览山川胜,窿中玉石奇,双岩风景异,四壁画图垂。日下天疑近,山空路转欹,虚悬千尺壁,谢客好题诗。”
© 老屋下围内景 | 围美龙南
上仁围屋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龙南镇龙陂村境内,包括三个自然村落,即三座围屋,成“三”字形排开:由下而上为老屋下、金塘、上屋,堪称“上仁”,均为凌姓。
老屋下围位于老屋小组,建于明代,围屋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池塘,塘水清澈。围屋呈长方形,四隅炮楼矗立,正面有大门一道,小门二道,还有四道侧门,围墙高4.5米,长112米,深60米,占地6720平方米。围内有前庭大院竖功名石柱一对,石刻字为:“大学生武进士凌世桢立”。厅厦为“三进二井三厅”式。前厅大门两侧竖兽狮鼓石一对,石雕工艺精湛。中厅四根特大园木柱支撑两大排屋架,四柱落井,雕梁画壁,两旁侧门有通道达各住户。上厅正中设有历代祖先神位,三栋厅中高悬牌匾,为居民红白喜事和春节集结宴会之场所。三厅共进深34米,宽12米。
金塘围位于上屋小组,建于老屋下围之后,上屋围之前。围屋成四方形,四角设有炮楼,有围门二座,围墙高4米,围屋长宽各70米,占地4900平米。厅厦三进二井三厅,三厅共深29.6米,各宽8.2米,厅内木结构如老屋下围。中厅上梁至今仍悬挂牛皮鼓一只,新漆。上厅正中立有祖宗神位牌若干,左边立有凌老二神位牌一块。围内有房屋172间,住30户150人。围屋厅堂均建于明代,凌光显为此围开基祖。全围人均为凌姓,同一祖宗。
上屋围位于上屋小组,于明代凌光贤所建,围屋与金塘开发区(即龙南工业园区)连接,因地处凌姓三座围屋之上方而得名。围屋前,有一口长方形池塘。围屋呈四方形,四角建有三层炮楼,有围门三座。上屋围围墙高4米,长宽各90米,占地8100平米。厅厦三进二井三厅,三厅共深32米,宽9米,厅内均为木料结构。造型与老屋下厅厦相似。围内有房屋182间,曾住40户210人。
© 老屋下酒店 | 围美龙南
近年来,上仁围通过活态传承和活化利用,建成了老屋下酒店,是围屋古建筑活化利用的样板,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。■
主办:江西省龙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承办:江西省龙南市作家协会
资料来源:《龙南围屋》《龙南史话——龙南镇史话》 | 编辑:方佳琪
初审:凌利华 | 终审:张贤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