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ANGCUN |杨村印象
时政 | 党建强 | 产业旺 | 城乡美 | 百姓福
拖更许久的邂逅杨村围屋系列
今天
终于更新了
不是小编偷懒
是因为这次的主角及故事
太过精彩
▼
安怀堂航拍图
精彩到我们
持续挖掘
不断丰富内容
穷尽洪荒之力
为大家
尽可能
全面、系统
还原它
曾经的辉煌
讲述它
曾经的故事
……
中厅
让我们走近今天的主角
安怀堂
上厅
它
规模宏大
曾经
富丽堂皇
但如今
为何鲜为人知?
到底是
何人所建?
为何残缺?
安怀堂北面拆除后仅剩的围墙
请大家
跟着小编
一点点拨开历史的疑云与神秘的面纱
安怀堂内部分房屋已荒废多年
安怀堂简介
安怀堂,始建于清乾隆年间,系赣粤富商赖朝扬(字望廷,下称赖望廷)及其子倾两代之力历时18年建成,因坐落于杨村村白屋故也称“白屋围”。
《论语》选段
围主取《论语》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”中“安怀”二字为围名,寄寓了希望社会安定、老有所安、幼有所养的社会理想。
安怀堂规模宏大,建有九栋十八厅,形式优美,做工精细,富丽程度在当时为杨村围屋之冠。
安怀堂内“寿”字窗棂
安怀堂内精美木雕
安怀堂内镂空装饰
那么赖朝扬究竟是何许人?
为何能建起如此奢华的围屋?
01
- 名门之后,年少成名 -
赖朝扬,字望廷,号竹居,雍正丙午科武举人,生康熙丁亥(公元1707年)二月十五日殁乾隆乙未(公元1775年)十月廿一,出生名门,为燕翼围围主赖福之曾孙。
赖福之一系脉络图
赖望廷从小生活在燕翼围,聪慧过人,勤奋好学,文武双全,书法方面也有很高造诣。十八岁补弟子员,二十岁即中武举人,一举成名。
赖氏族谱中关于赖望廷的记载
02
- 纵横商海,名震赣粤 -
乾隆初年,广东省盐务选拔人才,赖望廷被选中出任广东省盐务官,掌管广东省盐务,为朝廷赚取了大笔税收。
后来,他与几个儿子一起在广东、广西地区经营盐铁生意,经过十余年的积聚,获得巨额财富,成为在江广地区赫赫有名的大财主。据后人传,赖望廷当时在广州甚至拥有一整条街的店面,人称“望廷街”。
至今,赣粤边际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:“当官当不过颜大人,发财发不过赖望廷”,来形容赖望廷的拥有的巨额财富。
03
- 遵从祖制,择处开基 -
古人有云:“长子不离基,余子满天飞”。在传统思想观念中,只有长子才能继承父辈的基业居住在祖屋,其余的儿子成年有能力后要分家到其他地方另行成家立业。
赖氏族谱中关于赖望廷兄长赖翰扬的记载
到了赖望廷这一代,他的哥哥赖翰扬是长房长子,继承了燕翼围,他作为余子,在积累了大笔财富之后,选择到白屋开基立业,建造自己的围屋,就是今天的主角——安怀堂。
04
- 雕梁绣户,富丽堂皇 -
安怀堂的设计规模宏大,在杨村历史上绝无仅有,共九幢十八厅。精美程度,世所罕见。
安怀堂上厅顶部的精美绘画
正幢大门进去,左边门上方挂有一块“科第世家”的匾。沿门进去,一片空旷的天地,里面可摆 99 台戏文席(一台 6 人,戏台方向不坐人)。只有祝寿及族中举行盛大喜事时,才享有来此观戏厚遇。
上厅雕龙画栋,做工精致,独具匠心,两边相对的柱头,全选用结实粗壮笔直的老杉木,蔚为壮观;柱墩有正八方形和灯笼形,墩周边雕刻有花卉、龙、凤、马、鹿等图案,栩栩如生,呼之欲出。
安怀堂内柱头上的精美雕刻
天井四边,全由大麻条石砌成,寓意永固千秋;窗棂里镶嵌有精雕细刻的各式花纹,有木刻的,也有石雕的,工艺幽雅。
安怀堂内精美的石雕窗棂
祖厅中上方天花板绘有规则有序、华丽美观的各式图案;每幢前上顶方,均有两两相对的龙凤悬雕,很有气势。
安怀堂上厅内的精美龙凤悬雕
九幢十八厅大大小小的门,皆是清一色的石门,全是麻条石筑成;整幢祖厅墙壁用料,通体为厚实的耐火砖,经久耐用。
安怀堂内麻条石筑成的石门
幢与祖厅之间的通道,均铺砌了整齐的石阶,有些地段,还独具匠心筑有一圈圈花瓣,别具一格。安怀堂的建筑用料精细程度可见一斑。
安怀堂内整齐的石阶
相传,铺设上厅的花岗岩地板由专人负责打磨,别人家的希望工程越快越好,但赖望廷则规定每人每天只限磨一块,必须达到每块地板光亮如镜才能使用。
安怀堂上厅内的地砖
由于赖望廷对新围屋的极致审美要求,安怀堂历时18载春秋,终于落成。
相传,当年开工时许多外地工匠带着小孩一起参与建设围屋,最后围屋落成时工匠的小孩们都长大成人,娶了媳妇一起回的老家。
清代民间喜宴图(来源于网络)
05
- 伟业落成,状元来贺 -
祖厅竣工时,赖望廷挚友戴衢亨特地风尘仆仆赶来,亲笔题写厅名——“安怀堂”。
据说“安怀堂”三字由纯金粉筑成,苍劲有力,凝练大气,金光夺目。戴衢亨何许人?为何前来提匾?请听小编慢慢道来。
戴衢亨,(1755~1811年),字荷之,号莲士,江西大庾(今江西省大余县)人,是清代乾嘉两朝名臣,又是清代为数不多的状元军机大臣、大学士。是嘉庆初期最重要的朝廷重臣。
戴衢亨年少成名,年仅17岁就乡试中举,乾隆四十三年在他23岁这年成为殿试状元,是整个清朝历史中最年轻的状元,最年轻的军机大臣。
戴衢亨状元及第牌匾
最年轻的军机大臣——戴衢亨
与此同时,戴衢亨的书法造诣也是极高。史书记载,嘉庆初年,凡皇家大典须撰拟文字,皆出自其手。
戴衢亨书法作品
那,身份如此高贵的戴衢亨,为何会屈尊大老远赶来庆贺安怀堂落成并题字呢?
据安怀堂的后人相传,戴状元在考取状元前比较落魄,在广州结识了赖望廷,赖望廷欣赏他的才气认定他日后会高中,于是慷慨资助了500两银子参加科考,不想最终真的高中状元,于是对赖望廷满怀感激,不辞辛苦当面前来祝贺。
令人感到惋惜的是,“安怀堂”这块金匾在文革十年动荡时期被恶意破坏,至今下落不明。
06
- 豪购罗田,首创米租-
相传,在安怀堂落成之后,有一次赖望廷带着仆人走山路去定南谈生意,经过南亨罗田这个村子(今南亨乡东村村境内)时突降大雨。为了躲避土匪盘查,刻意隐藏身份的主仆俩,衣装朴素、身披蓑衣、头着破斗笠,跑到一祠堂大厅下门口躲雨。
大厅里人很多,议论纷纷,争论不休,声音很嘈杂,隐隐约约是在商讨买卖田土的事。人们你一言,我一语,意见无法统一。
赖望廷听后,兴奋不已,因为他正要到四处购买田土,这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吗?他走进厅中央,大声说:“你们开个价,我来买!”
罗田人定神一看,是两个穿蓑衣,戴破斗笠寒酸模样的人,忙吆喝他俩出去,并训斥他口出狂言,还动手推他们出去。
赖望廷受此羞辱,很是气愤:“你们不要以貌取人,这田我买定了!”一石激起千重浪,赖望廷一句气话,激起了罗田人的公怒,厅里乱得像一锅粥,讥笑声、叫骂声不绝于耳。
这时,正厅上座一个人站起来,赌气地指着赖望廷说:“你若有钱买下我罗田上至天吊岭,下至佛子垄的全部田土,我罗田人给你交米租!”
罗田田土
(天吊岭:今南亨东村村;佛子垄:今汶龙镇上庄村)
赖望廷又逼问他:“此话当真?”“我堂堂一个罗田族长,岂有戏言?大丈夫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!”赖望廷大声说:“好,成交!”于是双方当即拍定价钱,拟好契约,待一次性付完银元签字后,马上生效。
这天,赖望廷趁热打铁,取消了去定南的行程,带着四五个罗田人返回杨村取钱。赖望廷把罗田人带进“安怀堂”九幢十八厅,罗田人一看脸色大变,目瞪口呆。
酒肉佳肴招待后,赖望廷吩咐家人带罗田人去取钱。第一次打开铜钱库,铜光耀眼,罗田人一看摇头不止;第二次打开银元库,银光闪亮,罗田人一看还是摇头;第三次打开金条库,金光夺目,罗田人一看头更是摇个不停。
为何罗田人总是摇头?原来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铜钱、银子和金条,惊叹不已,激动万分。在财大气粗的赖望廷面前,罗田人也不好反悔,只得老老实实在契约上画押按模。
天底之下,自古只有交谷租的,赖望廷在罗田收米租一事,成为太平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谈论的新鲜事。
07
- 积德行善,造福四方-
赖望廷生性慷慨好施,尤其在家境丰饶之后,越发想着要回馈社会,为后代积攒福报。
在当时,太平堡交通相当闭塞,翻山越岭时有条石阶路就相当不错了,渡河时有几板木架桥就很满足了。
木板桥
当时太平堡人去全南十分不便,因无桥梁,隔条大江,要到全南县城,需绕行几十里路到渡头,再搭摆渡才能踏上全南地界。
赖望廷急群众之所急,为解决这一难处,他在夹湖三门地方买下一个渡口,叫工匠造好渡船,雇请一位年轻摆渡人。
渡口
渡口正对全南天龙,再走不远,就是全南县城了,大大缩短了到全南的路程,方便了群众,深受百姓夸赞。
为了使摆渡人安心摆渡,赖望廷在渡口附近买下几亩田土,由摆渡人收租,还替摆渡人娶上老婆,帮他成家立业。
渡口规定,凡是赖望廷子孙搭乘此摆渡,一律免费;其他姓氏人士,也只象征性收取少量费用,以资助摆渡人生活费用。
此外,他还修建了南坑至定南寨下等几条石阶路。
石阶路
乾隆壬申年(1752),杨村遇大灾欠收,他发放家中粮食赈济灾民,己丑年(1769)家乡又遭灾,他照样慷慨拨粮救困。
古代施粥图片
在赖望廷的救助下,使杨村众多灾民平安活了过来。政府授予他旌旗,以资奖励。
08
- 教导有方,子孙成材-
赖望廷举人出身,虽然经商获得巨额财富,但他深知,这一切都得益于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,学识才是叩开财富大门的敲门砖。
因此,他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,不让他们养尊处优,尤为重视对后代的教育。
在安怀堂专门设置书室,名“尚友”,藏书无数,供子孙阅览及交流学习。此外,为子孙多方聘请名师,专门设立课程。
他对子女说:“你们这一辈人读书,要认认真真向老师学习,做学问千万不能浮光掠影,只图虚名。”他的四个儿子皆恪守父亲教诲,学习卓有成效,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。
长子世枚,广东商学附贡生,在广东经商六十年,是粤赣两省赫赫有名的富商;
赖氏族谱中关于赖世枚的记载
二子世桂官至职州同,乐善好施,去世后直隶总督颜检亲自题写主墓碑;
赖氏族谱中关于赖世桂的记载
三子世权,乾隆辛卯科武举人,官至卫千总,常年在粤西经营盐铁生意,积极协助当地修道路、筑河堤等民生事业,相关功德被广东相关史志所记载;
赖氏族谱中关于赖世权的记载
四子世樟,也以第一名补了弟子员。因大小金川战争期间川运例纳捐有功,被朝廷授予正八品县丞官职。主业经商,娶了关西徐立孝的女儿,即赫赫有名的关西围围主“徐老四”的姐姐。
赖氏族谱中关于赖世樟的记载
儿子们优秀,他的孙子懋汉等人,个个聪明伶俐,勤奋上进,后均成为郡首博庠生,商学庠生。
其中孙子赖汝翼更是考取举人,任内阁中书文渊阁检阅。
朝扬之孙赖汝翼族谱截图
09
- 结姻望门,门当户对-
一直以来,太平赖氏都是龙南的名门望族,尤其到了赖望廷这一代,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。所以,当时能与赖望廷家结亲的也都是周边地区的名门望族。
太平赖氏与周边地区名门望族脉络图
比如,前面我们提到的连平颜氏。之前我们提到民间流传的这句“当官当不过颜大人,发财发不过赖望廷!”俚语。
连平颜氏简况
为什么太平人会这两大家族联系在一起说?一方面,确实因为颜氏从清康熙起,至光绪末年止的200多年中,在男性人口不满1000人的家族里,有二甲进士(翰林)3人、三甲进士1人、举人21人、拔贡近50人(不含秀才和监生),有七品以上官员60多人,成为清代有名望的二十八世家之一。
连平颜氏一家,摄于1903-1908年期间。原图现藏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
颜氏家族有一副著名的对联:“一门三世四节钺,五部十省八花翎”,是连平颜氏显赫的最真实写照,有“科甲蝉联仕宦显,声名文物冠珠江”之誉。加之,连平、太平地区相连,因而大家把两地望族联系在一起。
节钺:符节与斧钺的合称,是古代授予将帅,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。
花翎:清代时,朝廷用颁发花翎(也称赏戴花翎)来嘉奖官员。
这副对联是说,连平颜氏自雍乾年间颜希深以下三代当中,有四人(分别为颜希深、颜检、颜伯焘和颜以燠)官至巡抚、总督。“五部”指颜氏一门于六部中的礼部、户部、工部、刑部和兵部担任过官职。“十省”则是说颜氏有人在国内十个省做过封疆大吏,生动形容了广东连平颜氏的辉煌。
另一方面,连平颜氏与太平赖氏存在世交及姻亲的关系。据老人说,赖望廷家族与颜氏是世交,来往非常密切,关系也十分紧密。并且,据两家族谱记载,两家相互也有姻亲。比如,赖望廷的曾孙赖文藻娶颜氏为妻;颜氏多位才俊也迎娶太平赖氏姑娘为妻。
赖氏、颜氏结亲族谱截图
除了连平颜氏,关西的徐氏与赖氏也有着紧密的姻亲联系。前面我们说到,徐老四的姐姐嫁给了赖望廷的第四子赖世樟。徐老四正因为小时候看到燕翼围的高大雄伟,才立誓长大后要建一座更规模宏大的围屋,这才有了现如今闻名天下“关西新围”。
关西新围
除了徐老四的姐姐,还有多位赖氏后人迎娶了关西徐氏女子。徐老四二哥徐明培的两位女儿,先后嫁给了赖望廷的两个孙子,赖汝翼和赖汝谋;徐老四的次女,嫁给了迁居县城的燕翼围主赖福之六世孙赖锡元。
赖望廷之孙汝翼、汝谋族谱截图
此外,赖望廷家族与县城徐慕胜家族、渡江曾胜光家族都有姻亲关系。
10
- 婉拒员外,酒缸运金-
在太平,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安怀堂和杨太围的故事。
据赖望廷的后人讲述,在赖望廷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财主之后,恰逢清朝转向由盛转衰,加之大小金川及连续的天灾,导致朝廷国库空虚。
朝廷便号召赖望廷这种财主纳捐,朝廷嘉奖其为“员外郎”。根据朝廷要求,财产超过1万两黄金就要认捐。
本就举人出身的赖望廷,对员外郎这个虚职并不感兴趣,于是他想起了他的“同年”,也是一直跟着他闯荡商海的杨太湾赖世柱。
赖望廷将金子装入十八个酒缸中,对外宣称是酒糟,命人抬去了杨太湾。到了杨太湾,一位老妇馋酒喝,偷偷折了根桔梗当吸管,刺破酒封插入酒缸准备吸酒喝,发现怎么都插不进去酒缸中。这才打开酒封,发现里面装着的都是金子。
因为是欺君大罪,赖望廷也不敢承认送去的不是酒糟是金子。于是,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。后来,赖世柱也仿照安怀堂的九栋十八厅形制,在杨太湾建起了同等形制规模的围屋——杨太围。
当然,这种没有事实依据的传说杨太围后人是极其反感的,现如今大家也是把这个故事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与笑料而已。
11
- 维护声誉,汝翼罢考-
赖望廷的孙子赖汝翼,经过多年勤学苦读,准备参加这年的状元考试。
令人奇怪的是,在临近考试的时候,赖汝翼却一反常态,整天在麻将桌前打发时光,没有一点应试的迹象。
族人看他这番表现,很是着急,劝他赶紧准备应考。赖汝翼不急不慢地对人说:“我打牌都冇得闲,哪有时间去参加科考?”
赖汝翼不参加科考的消息不胫而走。赖汝翼为什么不参加科考呢?
有传闻说,这年的江西主考官是清朝状元戴衡亨(大余人),戴衡亨和赖汝翼科考又有什么联系呢?难道戴衡亨与赖汝翼家族有什么冤仇不成?
可事实恰恰相反,赖汝翼的爷爷赖望廷是戴衡亨的恩人,戴衡亨考状元前,赖望廷曾经资助过 500 两银子给他。戴衡亨考上状元后,还为赖望廷做的白围屋题写了“安怀堂”这块匾额呢。
当大家知道这层关系,又听到戴衡亨担任江西主考官后,当地人便纷纷议论,还传出一句顺口溜:“雨雪扬扬,赖姓必为状元郎。”
意思很明显,赖汝翼不用准备也能考上的。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,赖汝翼听到传言后,一反常态,以迷恋玩牌为借口,不去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。
过了几年,江西换了别的主考官,赖汝翼通过自己的努力,考取了功名,当上了内阁中书。赖汝翼为了维护戴衢亨的声誉而罢考的故事一直在当地传为佳话。
12
- 四子分家,围屋分拆-
安怀堂坐东朝西,以祠堂为中心,左右和后面民居有两条“U”形通道相连,是典型的围龙式民居。
安怀堂航拍图
气势恢宏的围龙大屋白屋只保留了南面,它的北面只剩下一块残墙,民居荡然无存。据说,北面的屋子不是自然倒塌,是建造者自己拆除的。难道“有钱就是这么任性”这句话也在这里得到了应验?
据赖望廷的第八世孙赖炎余先生介绍,赖望廷家族的财产,很大一部分是依靠长子世枚行盐经商所得,加之世枚是长房长子,负责掌管钱财。清乾隆年间,赖望廷去世后,世枚带领长房子孙迁往四川定居,带走了大部分钱财。四子世樟不久也举家迁往连平定居,新建了连平“安怀堂”。安怀堂仅留下二子世桂和三子世权。
于是,留在安怀堂的世桂和世权约定分家,安怀堂一人一半,即一人住祠堂南边,一人住祠堂北,至于住什么方向则抽签决定。
世桂认为北面风煞大,如果自己抽中了祠堂北面,那就迁往他处。不曾想一语中的,兄弟俩分家时,世桂果然抽中了祠堂北面的屋子,他很不高兴,还没搬进去就把它拆了。
敬安堂
安怀堂虽然像个独臂老人,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它的历史过往,但是从它几百年来保存完好的南面的半壁江山中,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壮观和辉煌。
安怀堂航拍图
现在的安怀堂,居住的基本上是赖望廷三子—赖世权的后代子孙。
13
- 时代变革,历经沧桑-
随着清朝的灭亡,加之时局的动荡及子孙的繁衍分家,安怀堂的后人们有的弃商归农,有的坐享祖宗余荫,甚至有的吸食鸦片及赌博度日;新中国成立之后,赖望廷家族大部分成员接受了改造。
有人总结赖望廷家族在各历史时期的特点时说:清代做官经商人多,民国时吸鸦片和赌博的人多,新中国成立初期地主居多,粉碎“四人帮”后农民和从政居多。
新中国成立以后,随着杨村行政体制机构的不断改革,安怀堂建筑本身的命运也随之出现一些波折。
1958年12月,杨村人民公社并入九连山垦殖场,因总场场部在建,安怀堂就成为了垦殖场总场临时场部被征用,安怀堂原住民被迫全部搬迁,分别借住在逢集第厅等本族亲友围屋里。
直到5年后垦殖场总场场部建成,原住户才陆陆续续搬回安怀堂居住。征用期间,安怀堂的上厅被改造成会议室,天井被改造成戏台,其他房间改造成办公室,一系列的改造也导致本就残缺的安怀堂部分建筑及房屋陆续被毁。
安怀堂上厅旁房屋
残存的大门基石
据说,后来九连山垦殖总场还为安怀堂的修缮工作专门向上争取了一笔20余万的维修补偿资金,这在当时60年代可是一笔十分巨额的经费,但由于安怀堂后人们的迟迟达不成补偿金分配协议,这件事就被搁置至今,逐渐不了了之并被后人淡忘。
在“十年动乱”期间,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大财主,赖望廷和他的几个儿子即使已逝去多年,但依然没有逃脱特殊时代的厄运。
他们的墓也被红卫兵挖了,里面的陪葬物品被洗劫一空,骸骨洒落一地。后来,直到改革开放以后,赖氏后人根据散落的旌缸碎片上的铭文,才重新找回赖望廷的墓址,并进行了重修。
望廷公重修墓碑
现如今
党和政府高度重视
历史文化及建筑保护工作
杨村镇也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
扎实开展围屋修缮与保护相关工作
目前
已对安怀堂进行了
全方位立体数字影像建档工作
将安怀堂的美
用数字档案的形式永远保存下来
同时
广泛动员安怀堂后人捐款捐物
积极投入到安怀堂的修缮与保护工作
下一步
杨村镇将把安怀堂
列入保护和利用规划
申报保护单位
借助上级及社会力量
修缮它、保护它、留住它!
参考资料:
《杨村史话》、《桃川赖氏族谱》、廖小凤《五百年龙船会》、朱福春《乾嘉名臣戴衢亨研究》、《连平颜氏宗谱》、《一门三世四督抚》、《赣州盐志》、颜伯焘《求真是斋诗钞》、《九连山史话》、《九连山开拓者的足迹》、《回望九连山》等
“ 关于旅行,关于生活,如此而已。 ”
Impression of Yangcun
图 片|林 芳
文 字|叶 宏 炜
编 辑|赖 嘉 霖
校 对|王 文 珏
审核|赖伟胜、钟文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