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屋故事| 龙南福星围

2022-07-15
来源:客家新闻网公众号
福星围
的故事


福星围位于龙南市龙南镇龙洲境内,处黄氏上新围屋的下方,面临城区,背倚三江,古八景中西河银底、玉石仙岩分列左右,建于明代崇祯年间(1628——1644),至今近400年的历史。

图片

▲ 福星围航拍   


图片
   人才辈出






    黄英镇(1842 —1897年),字海帆,清朝教育家,出生于福星围。围屋大门门楣上“福星围”三字就是由黄英镇亲笔题写。据《龙南县志》载:他获得乡试第一名(五品),属龙南的第二位解元。
    黄英镇因未考上进士而选择了从教的职业,初期在定南县车步设馆授教。他教书育人的艺术和方法,在赣粤边际一带很有名气。
图片

▲福星围大门

清光绪八年(1882年),时任龙南知县的郑连寿,对黄英镇的才华特别赏识,亲自到福星围请他,聘他为市最高学府“龙门书院”讲学。当时,书院办得非常红火,除招收本市的学子外,还有广东省的连平、和平、龙川、兴宁、南雄等县的许多学子慕名前来求学。

图片

▲福星围祠堂

黄英镇在“龙门书院”执教期间,同时在本村的“黉门书院”兼课任教。严师出高徒,黄英镇教育培养了很多才华出众的学子,龙南市水口许屋围的许受衡就是其中一个学子,中得进土,官升为刑部主事。在广东省连平、和平等县也有他的学生名人。

图片

▲福星围屋脊翘角


图片
   红色故事






1927年,龙洲黄姓与杨坊唐姓因渥江河木排、竹排、船的码头收费一事发生纠纷,从最初的争吵发展到拳脚相加,再到大规模械斗。械斗一直持续了6年多。1932年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进驻龙南。

图片

▲ 福星围雕花雀替

    驻扎在杨坊烟园围的红军得知后,主动出面,迅速调停。由于当时红军在百姓中很有威望,经调解双方很快达成协议,双方交出被俘人员,纠纷械斗就此终结,双方重新和好。

图片

福星围


图片

知识了解多一点--福星围

福星围位于龙南市龙南镇龙洲竹洲小组,东北面临濂江河,西北面为桃江,南为渥江,处三江河交汇的三角洲上,与城区仅一河之隔。此围建于明代崇祯年间,始祖黄洪舜,从定南迳脑陈坑寨迁此,围屋人均为黄姓。围屋坐北朝南,面阔40米,进深40米,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,全封闭围墙和炮楼3米多高,四角四角炮楼高耸,围墙上布着枪眼、炮窗,有一座一门三进厅的厅厦。

图片
▲ 福星围内景




来源:围美龙南
编辑:肖静 张安然   校对:刘敏
值班主任:明心武

编审:李忠生 陈昱鑫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