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屋之都·龙南围屋故事之曾屋围

2022-07-26
来源:客家网公众号

融汇世界的客家   展示客家的世界

我们致力于打造服务全球客家人的交流平台

讲好客家故事,带您领略绚丽客家风情


本文源自龙南市第32届世客会筹备工作指挥部办公室、围美龙南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
围屋之都 山水龙城

『围美龙南』为您讲述

龙南围屋故事之

曾屋围的故事


图片

建围的故事

行善的故事

平乱的故事


曾屋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桃江乡水西坝境内,处桃洒公路南面,与城区一河之隔,建于明代嘉靖年间(1522——1566),因围屋里的曾汝召中得进士,当地人又把此围称为进士围,是一座古老而又简朴的围屋。

图片

曾屋围


图片
建围的故事
图片

曾省斋,曾屋围的创始人,早时从北方中原地区一路辗转到江西泰和县,再迁移到此,曾吃过许多没文化的亏,他建围后极力主张“读书则荣、耕则为生”,告诫后人要奋发读书,方大有作为。

传说,他小时候替村里财主陈百福家放牛。一天,村里请陈百福写对联,陈百福故意为难曾省斋,要曾省斋蹲下,把曾省斋的背当桌子写对联。

图片

▲古老门锁

曾省斋一听,感到很气愤,进而又想:难道东家要以此来激励自己将来要好好读书吗?想到这,怒气一下子又消了。于是他双手撑地,慷慨地说:“东家,你就把我的背当桌子写吧!”

事后,曾省斋还是认为自己的人格受了污辱,决定离开陈百福家,到外面闯一闯。于是他拜龙南水西坝的曾胜敏木材商为师,学放木排,学做木材生意。经过十几年的奋斗拼搏,做生意发了大财,便在水西坝朋友的指导下,选址建造了曾屋围。


图片
行善的故事
图片
曾汝召,出生于曾屋围里的贫苦家庭,是龙南在明朝时期的第三位进士。他从小聪明,读书勤奋,记忆力非常好,书只要读过一遍,就能记牢。明朝万历(1601年)中得进士,官至三品,太常寺少卿。曾汝召在职期间,得知袁州地区大幅度增加农民税金,并将大幅度增加额摊派给农民,税金比往年增加了三分之一。他回到京城后,立即亲笔以书呈报皇上。神宗帝朱翊钧获悉实情后,下令将增加额的税金予以免除。曾汝召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,功载史册。现中山街(庙前街)原人民礼堂址,廖姓人建有一座豪华的“紫桂堂”,“紫桂堂”三个字就是曾汝召所题。据长辈介绍,自挂“紫桂堂”牌匾后,凡坐轿骑马经过者,进士以下身份者一律下轿下马步行经过。

图片

进士匾

明朝末年,京城街头巷尾宗教之风盛行,各个教会常常聚众举行迎神聚会,闹得民众人心不安,危害社会稳定。曾汝召为此写了《请严禁左道疏》。举了很多历史上借助旁门左道和邪教形成势力,最后严重危害国家的事例,要求朝廷严厉禁止,防患于未然。奏书中所提出的理论观点,对于今天我们严防邪教组织,避免这些组织造成社会危害,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。


图片
平乱的故事
图片

曾汝召的族弟曾汝宫、侄子曾世璋、曾世迪等都是龙南读书人,属于当时的龙南精英,他们在清朝顺治年间,随龙南知县吕应夏前往龙南黄沙,在剿除刘耀中的叛乱中,死于军中,祀于龙南忠义祠。

图片

▲门牌匾

在进剿刘耀中叛乱的军事行动中,一百多位官兵(乡勇) 被杀,其中有很多是曾家子弟。时过不久,又发生了阎军攻破县城,县令吕应夏被害,城中居民被杀被掳的大灾难。县城里的曾家,属于大户人家,素以忠勇称著,在这次天下大劫中,难逃劫数。


图片
知识知道多一点——曾屋围

龙南方言里有“江东荸荠莲塘蔗,萝卜青菜水西坝”的说法。水西坝是龙南、定南、全南三县的蔬菜基地。曾屋围就位于土地肥沃的水西坝境内,是明代龙南第三位进士曾汝召的出生地,自从曾汝召中进士后,人们便把此围称为“进士围”。

图片
围屋周边景
曾屋围坐北朝南,面阔70米,进深50米,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,有1个祠堂、4个炮楼,曾居102户,415人。厅厦一门三进,分下、中、上三厅,中间两个天井。下厅门前挂有进士牌匾,进厅后可见“祖孙进士” 的牌匾挂在中央,牌匾告诉来人:曾氏围屋家族除了明朝出了曾汝召进士以外,清朝乾隆年间又出了一位名叫曾振宗的进士。中厅挂有 “松龄桂馥” ,上厅挂有“五世清华” 等牌匾。此围建筑的最大特色:进围屋正大门后的左侧,院落路道,是进围屋的必经之前院,建了个“下马厅”,旁边是围屋的学堂。“下马厅”门前,还立有一柱“下马石”。围屋家规:凡坐轿、骑马进入围屋的人,只要是进士以下身份者,即使大富豪,也一律要下轿,下马,步行进入围屋里。

编辑|Niki 校对|丽欢 审核|张亦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