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龙南市第五届旅游文化节·围屋探秘】人气满满的江头围!

2022-07-21
来源:龙南发布公众号

围屋之都 山水龙城

龙南市第五届旅游文化节火热进行中

欢迎大家来龙南探秘围屋!


今天,为您讲述龙南围屋故事之

江头围的故事



图片


江头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东江乡新圳村境内,处G535公路与渥江河之间,东邻洋巷子街,建于清朝雍正年间(1723——1736),属龙南市(县级)文保。

图片

▲ 江头围航拍   


图片
   江头围的由来






据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《龙南县地名志》记载:江头村最初是由刘万兴从福建上杭江头迁徙到这里开拓定居,为了纪念上杭的世居故地,沿用了江头这个名称,后来刘姓人迁走了,张会贤从小坑口大坝洞迁入江头村,成为江头村的主人,其子孙建起了这座围屋,取名为江头围。

图片

▲厅堂门边上的石刻  


图片
   江头围的趣闻






相传,江头张姓开基祖张会贤在临塘乡西坑村他的岳父家上山打猎时,遭老虎咬死,随后被蚂蚁埋葬在了西坑栋上,属于天葬。张氏先祖,做木头生意发财后,在龙南城区建了一座很气派的张氏祠堂。抗战期间张氏祠堂驻过兵,做过军火弹药仓库、枪械修造厂、医药品仓库。

图片

▲围门   
据说,江头村山下田垌中的围屋主人很富有,但不露财,围屋财主建了一个民团,一天晚上团丁集训归来,到一间房子里存放枪支,枪上的刺刀把墙壁给刺破了,藏在墙壁中的大花边(银元)哗啦啦掉了一地,足见富有程度。



图片
   洋巷街的由来






民国时期,在江头这村子里有一块集散地,因买卖许多洋货,因而取名洋巷子,类似小墟场,卖一些洋油(煤油)、洋火(火柴)、洋灯(煤油灯)、洋碱(肥皂)、洋伞(雨伞)等众多洋货。

据《龙南县志》记载:龙南大地自古水源丰沛,东江江头与临塘下游的晓坑交界处有一江湾叫江头嘴,此地先前建有一个码头,村民、匠人、本地小商贩、过往客商、游人等多有在此渡船上下,或去往城区,或返江头,或去往他处。时间久了,江头人见商机出现,有利可图,便在村里做起生意来,洋巷街就这样诞生了,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的乡村街道。

图片

▲祠堂  


图片
   洋巷街的故事






    江头围曾经的国学生和老婆婆时常出现在洋巷街上,大家都喜欢和他们掰扯几句。
    清朝末年,江头洋巷街的张姓人家出了一位国学生,他在本地开设学堂,教化学童,使不少的族人子弟都接受了启蒙教育,受人尊敬。

图片

▲炮楼一角

洋巷街有位老婆婆,极有声望,常为他人了断家务事,鸡鸣狗盗之徒望而生畏。至今洋巷街人还为她在祠堂门口的路旁立了一块碑,告诫后人要清清白白做人。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:洋巷村里有一个汉子,平时好吃懒做,有一回,他夜里潜入一户人家偷了几只鸡。第二天,失主找到老婆婆,请她设法找回那几只丢失的鸡。老婆婆掐指一算,直接就去了那位闲汉家里。老婆婆进了屋子,见后院果然有几只被绳子拴着脚的鸡。她细细观察了一下,然后向这位闲汉提出要借几斤糠。那闲汉一听,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,这老婆婆今天怎么啦?我上餐不接下餐,哪来什么糠借给你——没有!老婆婆再三让闲汉确定自家没糠。然后她指着闲汉的鼻子说,你家后院的几只鸡是偷来的。起先闲汉还死不承认,后来老婆婆指着地上的鸡粪问闲汉,这鸡粪里的糠是怎么一回事?至此,闲汉只好承认是他盗窃的。原来老婆婆这些天老见那闲汉在巷子里闲逛,了解了一些情况,所以事情的原委也就了然于胸。


图片

知识了解多一点--江头围

江头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东江乡新圳村江头围仔小组,地处G535公路与渥江河之间,距离东江乡政府约2公里。围屋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2326平方米,有1个祠堂,4个炮楼。江头新围、老围、洋巷街围三座围屋相连,三座围屋曾居住108户,545人。江头曾有文化、商贸集一体的洋巷小街,人气很旺。



来源:围美龙南

编辑:徐炘馨

校对:黄岩泉

审核:叶伟贤
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